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RCEP:重塑亚太经济合作与筑基新发展格局
黑龙江省博览发展促进中心微新闻   发布日期: 2021-09-02  

 

    2020年11月15日,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均处于十分严峻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东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5个亚太国家的代表,在经过8年31轮正式谈判和400多场磋商后以视频方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虽然目前RCEP还处于成员国国内立法机关批准阶段,但是作为迄今世界第一“超大型”自贸安排,其签署后已引起了各方空前的关注和期待。

   当前,中国正在加紧进行新旧经济发展战略转换,全面布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CEP作为一项“超大型”自贸协定,可以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助力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全面落地。

首先,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和战略基点在于促进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事实上,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核心要义是“既要独立自主发展又要高水平对外开放”。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进一步推进国内改革和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显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简单地强调国内大循环,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新发展。

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无疑是扩大内需和国内市场规模,让内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和最大动力。作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源,中国目前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最终消费市场。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顺利实现,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最终消费市场,这将极大地吸引区内外跨国公司在亚太布局其全球生产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中国也可以为区内外贸易伙伴提供更大市场空间、份额及更多的共同发展机会,充分展现大国责任和担当。

2020年11月15日,15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正式签署该协定。图为广州南沙港。

 

其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不等于中国要“自我封闭”、“自我孤立”和“关门搞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对内不断深化改革、对外不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早已成为中国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法宝和不二法则。

    RCEP作为在世界人口、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中均占比高达约三成的世界首个“超大型”自贸安排,同样可以被视为进一步推动以“制度型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平台和重要抓手。这是因为,中国在RCEP下的对外开放将呈现大规模、高水平、强力度等特点。从货物贸易壁垒减让来看,中国将对来自其他14个成员国90%以上的商品逐步减免进口关税;从服务贸易壁垒减让来看,中国将对来自其他14个成员国的服务产品采取“负面清单”的减让模式,承诺将开放122个部门(远多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的100个)。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整体开放水平,中国还承诺将更多地削减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另外37个服务部门的贸易壁垒;在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方面,中国首次在对外经贸谈判中达成了“投资负面清单”,首次在国际协定中纳入了“数据流动”的相关规定,更首次在对外商签的自贸安排中作出了将商标、著作权、专利、地理标志以及遗传资源等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的“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 

RCEP作为一项“超大型”自贸协定,可以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助力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全面落地。图为2020年10月27日,江苏南京海关关员对旋挖钻机开展出口前查验工作。

 

再次,创新引领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虽然中国已成为亚洲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核心和枢纽,但目前中国仍主要是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并且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究其原因,关键是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和“卡脖子”的“大国重器”的供给能力不足。RCEP生效后,中国企业和产品将在“家门口”迎接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高手”的激烈挑战。这不仅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必经的“阵痛”和“涅槃”过程。中国企业和产品唯有直面RCEP这个“超大型”竞争平台,努力拼搏、不断创新,才能将自己的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不断保持并进一步强化自己在亚洲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并继续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奋力攀爬。

 
上一篇文章:【新博会·涨知识】新材料助力的“价值连城”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到底能有多炫酷?
下一篇文章: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参展商手册
 
联系我们 | 展商名录 | 广告服务 | 赞助合作 | 出证认证 | 博览会邮箱
网站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国际博览发展促进中心  地 址:中国哈尔滨南岗区美顺街35号  邮 编:150090
电 话:+86-451-82340100  传 真:+86-451-82340226  邮 箱:chn@hljhzw.com   投诉电话:+86-451-82340100